演易台简介:
演易台位于正殿西侧,开间仿商式建筑,内置姬昌演绎"周易"彩色泥塑像,坐姿。台前植有蓍草一区。此处旧有明代建造三间楼房,称"演易台",现仿商屋宇在旧址上所建。
演易坊简介:
位于文王石雕像之北神道正中,系四柱三门青石牌坊,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汤阴知县张应吉建,中门额上阳镌"演易坊"三字,坊柱南北两侧有石鼓抱柱,坊柱顶端旧有4座石狮,惜1942年毁于日寇。
文王像简介:
周文王石雕站像位于羑里城入口处中心广场,通体用桔红色花冈岩雕凿而成,像高6米,通高9米。塑像于1996年,汤阴县投资28万元请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郭其祥设计镂刻。塑像呈文王漫步雄姿,文王头戴冕冠,宽衣博带,面目慈祥,和蔼可亲,左手抱简,右手背负,两眼凝视远方。形态静中有动,动静有致。塑像两边的花圃造型都是按八卦符号设计的,左边是伏羲八卦图,右边是文王八卦图
羑里城简介
羑里城位于县城北4公里,羑河村东0.5公里处,是殷商后期的国家监狱。城址南北106米,东西103米,面积10918平方米,高出地面5米许。城址北有羑水,北魏《水经注》:"羑水出荡阴(汤阴)西北韩大牛泉……东流经羑(里)城。"《史记音义》:"牖(羑)里在荡阴县(汤阴县),《广雅》称狱犴也。夏曰夏台,殷曰羑里,周曰囹圄,皆圜土,昔殷纣纳崇侯虎之言,囚西伯于此。"《史记·殷本纪》:"纣囚西伯羑里";《史记正义》:"羑里城在相州汤阴县北九里,纣囚西伯城也。"《唐语林》:"相里汤阴县北有羑里城,周围可三百余步,其中平实,高于城外地丈余,北开一门,相传文王演易之所。曹子建诘纣文云:'崇侯何功,乃用为辅,西伯何辜,囚之囹圄。囹圄既成,负土既盈,兴立炮烙,贼害忠贞。"'关于城中为什么是"平实",《唐语林》的作者引证《述征记》的话说: "彭城东有柁(音炉)城,云是崇侯冢,自淮迄于河上,城而实中谓之杭,丘垅可阻谓之固。"由以上所述可知,羑里城的城址,确系3000年前殷商时期的遗迹,也由此可知羑里城是中国历史遗存下来的一座最古老的国家监狱遗址。
"日落下汤阴,文王庙深深。禾麻香馥馥,松柏影森森。"这是前人对文王庙的 生动写照。文王庙建在羑里城遗址之上。明《寰宇通志》载:"文王庙在汤阴县北十里驿路侧,商纣囚文王于羑里,后人立庙祀之。庙后方城即羑里也。"《河南省通志》载:"文王庙在汤阴县北八里羑里城内,昔文王演易之所。后人因建焉。岁时有司致祭,三岁一遣使祭享。"《汤阴县志》载:"文王庙在汤阴县羑里社,元大德间,邑人许仪重修,又元总管萧某增修。"旧有演易坊、山门、正殿、西庑、演易台、演易亭、观象玩占亭、洗心亭等。明成化四年(公元1469年)、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曾先后修葺。1942年,正殿等毁于战火。1958年、1969年,庙地中古柏大部被伐,分别用于炼铁、小煤窑之开挖。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台上原有“数不清”之古柏仅留四十余株,树龄最长者800余年。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汤阴县韩庄中学于此设立,1985年,该校迁往别处。之后 文物部门逐步对其整修、扩建,形成今日之规模。